探索精准扶贫有效实现的制度和形式
作者:徐蔚冰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时间:2016-12-28 11:36
12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编辑出版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扶贫蓝皮书》)暨中国扶贫经验和“十三五”脱贫政策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扶贫办、中财办、中农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民委、农业部、民政部等中央部门领导、相关地方政府代表、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代表以及国际机构、社会组织代表参加了发布会暨研讨会。
据悉,该《扶贫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和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共同担任编委会主任;报告由总报告、11个专题报告和7个典型的扶贫开发案例组成,重点聚焦中国扶贫经验和中国“十三五”期间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挑战和政策,并从政策措施和成效两个方面分析和评价了不同时期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
不断探索精准扶贫有效实现的制度和形式
与会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中国扶贫的形势比较严峻,面临着脱贫任务重、宏观经济调整、气候变化和不确定的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方面的挑战。但是也有有利的条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将成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积累的国家财力和可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可保证脱贫攻坚所需要的财政支持;供给侧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同时也为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机会;30多年扶贫开发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扶贫计划、组织和实施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十三五”期间中国扶贫所面临的形势和所处的历史地位、国家发展战略和理念,报告认为中国“十三五”期间扶贫宜采用的战略是: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以扶贫对象能力提高为中心,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扶贫合力,创新扶贫方式和体制机制,实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绿色减贫。
“十三五”中国扶贫的目标和任务
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扶贫开发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实现现行标准下的扶贫对象脱贫,是中国“十三五”期间扶贫开发任务中的重中之重。由于扶贫对象的致贫原因不同,需要根据致贫原因、扶贫对象及其所在区域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可用扶贫工具,因地因人制宜选择脱贫方式。
提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能力,缩小地区差异,是“十三五”期间中国脱贫攻坚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报告特别强调:“十三五”是中国发展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特殊时期,但并不是中国扶贫开发的终点。脱贫攻坚计划,既需要完成到2020年扶贫对象脱贫、贫困县摘帽和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任务,同时也需要谋划未来,为2020年后的扶贫开发建立可持续的制度奠定有利基础。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措施
第一,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保持适度的宏观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需求的稳定增长,精密规划和调控好调结构和稳增长、稳就业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精准脱贫目标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
第二,实行保障精准扶贫的财政、投资、金融、土地、人才和社会扶贫政策。
第三,精准扶贫是扶贫理念和方式的重大创新,是中国扶贫开发思想和方式的重要发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实施,需要完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识别和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扶贫和脱贫考核、激励机制,完善财政资金整合和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机制,完善金融扶贫、社会扶贫机制,完善贫困农户参与机制。
第四,实现精准脱贫战略目标,组织落实是关键中的关键。坚持和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扶贫工作机制;完善和加强贫困村帮扶和脱贫的组织和能力建设;切实落实扶贫对象在脱贫中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