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实施避险搬迁 竭诚服务为民排忧解难——泸溪县小陂流村移民避险解困的成效和做法
以人为本实施避险搬迁 竭诚服务为民排忧解难
——泸溪县小陂流村移民避险解困的成效和做法
泸溪县潭溪镇小陂流村三组是因上世纪七十年代兴建小陂流电站时,由线下被淹的两个自然村集中搬迁安置组成的。当时正值“农业学大寨”高潮期,为节省耕地,搬迁安置点建在荒山坡上,隔山隔水,交通极为不便。现有人口309人,77户,人均耕地面积0.35亩,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人均居住面积仅为4.8m2,房屋破烂不堪,且有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多年来,移民群众反映、诉求不断,但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2006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小陂流水电站搬迁的移民正式列入后扶范围,移民搬迁、避险解困的问题被摆上县人民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移民局、潭溪镇人民政府为成员的生态移民避险搬迁领导小组。2009年2月,省移民局、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湘移发[2009]4号文件,对全省库区避险解困、生态移民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尔后,州移民局批复了我局通过深入调研制定的《泸溪县潭溪镇小陂流村三组2009年生态移民避险搬迁实施方案》,县移民局负责指导把关,潭溪镇人民政府负责具体实施。2009年,该村完成避险搬迁38户,121人。2010年,移民避险解困工作纳入省“为民办实事”考核范畴,今年首轮109人24户已于10月全面完成建房,新一轮79人避险搬迁目前正在紧张有序地实施中。两年来,该村先后投入资金397万元,其中移民政策性投入18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12万元,共实施避险搬迁77户309人,大部分移民彻底搬离了地质灾害隐患地带,生存环境极大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解民惑 政策宣传发动到位
实施避险搬迁是党和政府对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的移民群众的关怀和帮助,但是,这一举措开始并未得到移民的理解和配合。大多数移民认为,他们今天的状况是当年政治移民留下的后遗症,避险搬迁就是移民二次搬迁,所需费用应由政府全部负责,而现在政府只是对搬迁户给予补贴,资助部分资金,余下的部分从哪来?因为穷,个人承担不起,要求政府全部承担。少数人甚至还有抵触情绪,不愿搬迁。针对这种情况,县移民局领导和潭溪镇党委政府负责人、分管领导及移民专干,深入到村组,采取上门访问,张贴政策文件要点,召开会议,交心谈心等方式,向群众耐心宣传解释政策,讲清党和政府的意图,为脱离险境,摆脱贫困尽早实施搬迁,否则就会坐失良机,延缓走出困境的时间。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的宣讲政策、对话、交流、沟通,移民们才逐渐接受我局和镇政府的安排,开始行动起来,报名、选择搬迁点、找亲友筹钱,等等。
解民忧 工作措施执行到位
宣传政策、打通移民的心结,只是解决移民的思想认识问题,要真正实施生态移民避险搬迁,没有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工作就落不到实处。结合工作实际,我局和潭溪镇政府在实施移民避险搬迁中采取了五项措施,有力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落实。
1、在搬迁点的选择上,允许多元化。我们引导群众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根据党的现行城乡经济政策和各自家庭的实际,可城可乡,可近可远,总的目标是通过搬迁,改善居住条件,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达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的。实践结果是:在本村、潭溪镇场上、319国道旁、吉首、白沙建房71户279人;在吉首、白沙购房6户30人。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切实可行。移民向明方,全家六口人,搬迁前在家务农,人均年收入不到1200元,去年搬迁到潭溪镇峒河大桥旁,夫妇俩杀猪卖肉,年纯收入3万多元,人均年纯收入6000元,比搬迁前增加了5倍,日子过得很红火。移民向明河,全家6口人,三个子女未成年,夫妇俩去年搬到319国道旁,养蜂40箱,收入2万多元,人平年纯收入4000元。
2、在宅基地供给上为搬迁户开绿灯。对于选择在本镇境内319国道旁或其他村、组建房的,在不影响公路交通和土地管理规定的范围内,镇政府给予优先考虑供给,并帮助移民免费办理土地使用手续。
3、考虑到小陂流三组搬迁建房交通条件太差,山上山下,全靠肩挑背负,中间隔着一道河,上船下船,二次搬迁费用确实花费太大,还有散迁散建户的通电、通水、通路问题,基础设施需要配套完善。去年搬迁时,移民局从项目资金中安排10万元,为散迁户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渡船,解决二次搬迁的实际需要。这样,大大加快了避险搬迁的进度,移民们见政府千方百计服务移民搬迁,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加快了步伐,工作局面迅速打开。
4、帮助特困户解决自筹资金困难。去年实施的38户中,有5户是特别困难户,他们因种种原因,身负沉重债务,亲朋好友不愿再借钱给他(她)们。如移民陈和满,前年丈夫因病去世,丢下一个老娘和妻儿共5口人,生活特别困难,万般无奈,陈和满从娘家亲戚中借1.5万元,建房远远不够;村民向明信,5口人,三个儿女年幼,妻子患病多年欠下不少债务,要拿出一大笔钱来搬迁建房根本不可能。针对这种情况,我局和镇政府商定,由镇政府出面帮助特困户从镇信用合作社贷款,每户贷款2万元,贷款期一年,利息由我局支付。这样,为5户特困户贷款10万元,使这些特困户也按期完成了避险搬迁,特困户们对镇政府和县移民局感激不尽。
5、动员党员,村组干部带头搬迁。在搬迁中,党员、村组干部起了积极带头作用。老党员向清仁,现年60多岁,以前担任过村支书,家里5口人,儿子不幸早逝,搬迁困难很大。为了给大家带个好头,他四处借钱请工,最先搬到镇墟场上做小生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村民们迅速争先恐后搬了起来。
解民难 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按照省财政厅、省移民局联合文件有关规定,结合潭溪镇生态移民、避险搬迁的实际,我们在制定和执行《实施方案》中,对生态移民避险解困的范围、对象和补助标准,作了严格规定,并按照四个程序进行操作:
1、政策公开。避险搬迁对象和范围只限于居住在小陂流村三组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的水库移民户。即原来安置在“居民点”的移民不分户,以现状人口为依据,搬迁建房补助标准按每口人补助6000元,每户不能超过20000元。为了提高政策的透明度,便于群众监督,我们将省厅(局)文件有关要点以及我县的《实施方案》要点摘录抄写张贴,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掌握政策。这样,政策在阳光下运行,“阳光政策”使群众满意。
2、调查摸底,三榜定案。确认对象的工作比较复杂,主要是一些人想钻政策的空子,如假分户、假结婚、假离婚、子女出嫁不消户口、无故迁入等等。这些给按政策确认对象带来了麻烦。为了准确无误,不造成坏的影响,我们和镇政府反复调查,核实对象,并在村里张榜公布,三榜定案,“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做,开始麻烦,但没有出现反复,自始至终群众没有意见。
3、确认搬迁点,指导施工质量和安全,督促施工进度。去年实施搬迁的38户中,有的在吉首、泸溪白沙建房,有的在镇墟场上建房,有的在镇境内319国道旁建房,还有的在本镇外村建房,地方不集中,时间不统一,但不管怎样不能当“甩手掌柜”。因此,在搬迁点确认、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上,负责此项工作的镇政府专干和移民局工作人员经常到工地现场察看,指导和督促施工,并听取他们的反映,力所能及地帮助一些特困户解决一些具体困难,移民们深为感动。
4、检查验收,按标准发钱。移民户房子建成后,向镇里申报领取补助款。这是最后一道关口,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关口。经过州、县移民局和潭溪镇党委政府组织的验收小组检查验收合格后,即办理领(发)补助款手续,到此,政策落实全部到位。搬迁户领到了补助款后,住上了新房,开始了新的生产生活,心里特别高兴,口口声声感谢党,感谢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