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特困移民避险搬迁芙蓉镇安置点
永顺县特困移民避险搬迁芙蓉镇安置点
搬迁移民后续发展的调研报告
向加林 肖继梅
根据国务院、省州关于特困移民避险搬迁政策,应将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村寨的移民再次搬迁到城镇或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区域居住。如何使这部分移民异地搬迁后稳定生活并实现更好地发展,结合我县正在实施的移民搬迁工程,近期,我带领相关人员深入到芙蓉、小溪等乡镇,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个别走访等方式,就特困移民避险搬迁芙蓉镇安置点搬迁移民的后续发展问题与乡、村、组干部和移民群众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芙蓉镇特困移民避险搬迁安置点共涉及列夕、芙蓉、长官和小溪4个移民乡镇,17个移民村,46个村民小组,172户719人。其中贫困人口575人,占搬迁总人口的80%,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涉及劳动力503人。据调查统计,搬迁对象就业分布情况为:外出务工258人,就近到本地企业就业 143人,从事经商、加工、餐饮、运输等二、三产业35人,其余人员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经济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传统农业种植业,来源单一,收入较低。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移民避险搬迁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以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改善这部分移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但要顺利实现这部分移民从传统农业生产者向城镇居民的角色转变,同样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经分析,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生活保障不足。本次移民搬迁除芙蓉镇本镇移民外,基他需要搬迁的移民因新住地距原耕地远、交通不便,无法继续从事承包田地的农业生产。加上长官镇、小溪乡搬迁前人均耕地面积小,人均不足0.5亩,且土地贫瘠,即使转包他人也收入甚微,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分搬迁移民的收入应有所减少。所以,如无法有效引导这部分搬迁移民顺利实现就业,势必导致他们的生产生活将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二)就近就业存在困难。芙蓉镇产业主要以旅游业为主,除漂流公司、本草制药等几个企业外,规模企业少,而这些企业都不属新建企业,工作岗位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吸收劳动力就业能力较弱。据调查,本次搬迁移民到安置点从事二、三产业及就近进厂务工人数仅为71人,如不进行有效引导移民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开展信息服务和开发有效岗位,其他大部分移民很难在芙蓉镇附近实现就业。
(三)产业发展缺乏条件。搬迁移民主要收入来源于打工收入,但这部分移民基本上没有特殊的职业技能,每月两三千元的打工收入仅能维持家庭生活开支,一般并无太多储蓄,创业资金缺乏。搬迁后,人生地不熟,安置点无承包土地,加上这部分移民主要生活在偏远山村,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较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四)外出务工缺少技能。搬迁移民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的有647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尽管近年来我县移民技能培训一直在开展,但由于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后续跟踪服务,导致培训实效性不够,劳动输出的移民中普遍缺乏职业技能。绝大多数外出务工移民只能从事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低的工种或岗位,从而制约了收入的提高。
三、对策及建议
(一)利用土地流转,创建特色产业基地。对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要求,强化协调服务,为安置点搬迁移民成块连片流转土地,建立产业发展基地,发展农业规模经济。首先,要摸清搬迁移民中意愿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产业化人员底数,按人员底数多少规划土地流转规模。再按规划面积与芙蓉镇、松柏镇政府及相关村居委会进行积极协商。由乡村两级与土地承包农户协调,引导两个乡镇的土地承包农户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采取租赁、合作、入股等方式出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给搬迁移民。当前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流转所需土地。一是直接承租。即乡镇、村两级组织土地承包农户将承包的土地直接租赁给搬迁移民;二是反租转包。即由当地村级组织向本村土地承包户统一租赁土地,村组织再转租给搬迁移民。总之,搬迁移民拥有流转土地的经营权后,可以创办特色产业基地,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发展优势产业。
(二)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为促进移民特色产业的发展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积极组织租赁土地的移民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形式实现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根据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搬迁移民发展大兜菜和生态猪等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创建带动产业基地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合作社先由5至7名有资金有能力的搬迁移民发起,其他移民可以通过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加入。合作社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实施订单农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融产供销为一体,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在具体生产经营中,由合作社统一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统一技术指导和服务,统一提供生产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统一采购和供应生产资料,由公司统一收购和销售产品。从而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三)结合当地优势资源,着力探索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规划,通过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创建特色产业基地,努力为移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移民稳定就业。一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结合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布局,依托牛郎坳大兜菜加工基地,联系蔬菜办,引导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大兜菜栽培。先期可以计划在松柏镇坝溶村、长官镇柑橘园等地试点种植大兜菜1000亩。我局通过扶持大兜菜加工企业建厂房,以及一定的配套建设,重点培育大兜菜特色产业。也可以引导移民创办特色花卉苗木和水果种植基地,协调农业、林业部门提供相应技术服务,通过强化基地建设,把特色花卉苗木创办成精品产业。二是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业。依托芙蓉镇在建的大型生态猪养殖加工场,在芙蓉镇探索建立生态猪养殖基地,养殖规模按每季出栏500头生态猪进行设计,通过专业合作社引导移民重点发展生态猪养殖业。我局通过整合资金投入,重点帮助养殖基地进行圈舍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并协调畜牧水产部门提供技术服务,推动生态猪养殖产业的做大做强。
(四)主动做好协调服务,鼓励开展自主创业就业。一是引导自主创业。开展创业培训,积极引导搬迁移民自主创业。如引导部分有能力的移民搞乡村旅游、特色旅游等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同时扶持、鼓励、引导部分在外有资金、有技术、有思想的智力移民回乡创立微型企业和小作坊加工厂。二是积极促进灵活就业。引导搬迁移民积极转变观念,加强用工信息服务,鼓励部分移民劳动力可就近就地到砖厂、砂石厂等企业以及建筑工地就业,对符合条件的弱势移民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积极促进搬迁移民开展自主就业。
(五)有效开展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通过开展用工市场急缺技能有调查,联合技能培训机构,针对劳务市场的需求开办技能培训班,分批次组织移民开展技术培训,要以学习效果为前提,保证培训时间,结合考证等方式提高培训质量,确实增强移民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围绕特色产业开发,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送上门”等多种形式,使移民群众真正掌握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开发。根据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情况,与移民群众需求有效衔接起来,联系就业部门有计划组织移民进行劳务输出,并搞好跟踪和管理服务工作,切实提高移民的劳务经济收入。